一体化污水处理泵站的维护保养需从设备运行状态、部件损耗、水质监测、安全规范等多方面入手,以确保其稳定运行。以下是维护保养的关键注意事项及操作要点:
一、日常运行监控与记录
运行参数监测
水位与流量:实时监控集水池水位,避免水位过低导致水泵干运转,或过高引发溢流。记录进水流量与出水流量的差值,若差异明显(如进水 100m³/h,出水 80m³/h),可能存在管道堵塞或设备故障。
电流与电压:定期查看水泵、格栅机等设备的电流、电压数据,若电流波动超过额定值的 ±10%,可能是电机过载、轴承磨损或叶轮卡滞,需及时排查。
运行噪音与振动:设备运行时若出现异常噪音(如刺耳摩擦声、撞击声)或剧烈振动,可能是轴承损坏、叶轮不平衡或基础松动,需立即停机检查。
数据记录与分析
建立运行日志,记录每日水位、流量、设备运行时间、故障报警等信息,通过趋势分析(如每周对比流量变化)提前发现潜在问题(如流量持续下降可能暗示管道淤积)。
二、核心设备维护要点
1. 水泵系统
叶轮与泵壳检查:
每季度停机拆解水泵,清除叶轮、泵壳内的杂物(如塑料袋、纤维、泥沙),检查叶轮是否有裂纹、磨损或腐蚀(尤其是输送含腐蚀性污水时),磨损严重需更换。
检查泵轴密封(如机械密封、填料密封)的泄漏情况,机械密封允许微量泄漏(≤5 滴 / 分钟),若泄漏量增大,需更换密封圈或调整密封面。
轴承润滑与更换:
滚动轴承每半年加注耐高温润滑脂(如锂基脂),加注量为轴承腔容积的 1/3-1/2;运行超过 2 万小时后,无论状态如何建议更换轴承,避免因轴承失效导致电机烧毁。
电机维护:
定期清理电机外壳灰尘,确保散热良好;测量电机绝缘电阻(用 500V 兆欧表),绝缘值应≥0.5MΩ,若低于此值需烘干或检修。
2. 格栅与粉碎系统
格栅清渣与疏通:
每天清理粗格栅(如耙齿式格栅)上的漂浮物(如树枝、塑料瓶),避免杂物堆积影响过水能力;对于粉碎型格栅,若发现粉碎后的杂物粒径变大(如超过 10mm),可能是刀片磨损或卡滞,需停机检查刀片间隙(正常间隙≤2mm),必要时更换刀片。
格栅电机与链条保养:
每月给格栅驱动链条加注润滑油,防止链条生锈卡顿;检查电机减速箱油位,油液不足时添加齿轮油(型号按厂家要求),油液变质需更换(建议每年更换一次)。
3. 控制系统与仪表
PLC 与传感器校准:
每半年对 PLC 程序进行备份,检查传感器(如液位计、流量计、pH 计)的测量精度,液位计可通过人工测量水位对比校准,流量计可采用便携式超声波流量计复测,误差超过 ±5% 需校准或更换。
报警功能测试:
每月模拟故障场景(如短接液位高报警信号),测试声光报警、自动停机等功能是否正常,避免真实故障时报警失效。
三、结构与附属设施维护
筒体与基础检查
每年对一体化泵站筒体(多为玻璃钢或碳钢材质)进行外观检查,若发现玻璃钢筒体有裂纹、分层,或碳钢筒体防腐层脱落、锈蚀,需及时修补(如打磨除锈后涂刷环氧树脂),避免筒体泄漏。
检查基础地脚螺栓是否松动(用扭矩扳手按厂家规定扭矩复紧),基础混凝土是否有裂缝、沉降,若沉降超过 5mm 需分析原因并加固。
管道与阀门维护
每季度检查进出水管道接口是否泄漏(如法兰连接处滴水),螺栓是否松动,密封圈是否老化;对阀门(如止回阀、闸阀)进行开关测试,若阀门开关费力或关闭不严,需清理阀体内杂物或更换密封件。
对于埋地管道,每年用管道检测仪(如漏点定位仪)检测是否存在泄漏,尤其是焊缝、弯头处易因腐蚀穿孔。
除臭与通风系统
若泵站配备除臭装置(如生物滤池、活性炭吸附箱),需定期更换滤料(生物滤池滤料每年更换 1/3,活性炭每半年更换一次),避免除臭效率下降;检查通风风机运行是否正常,确保泵站内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低于安全值(H₂S≤10ppm)。
四、水质与环境安全管理
水质监测与防堵塞
每周检测进水水质(如 SS、COD、BOD₅),若 SS 浓度突然升高(如超过 500mg/L),可能导致格栅或水泵堵塞,需增加清渣频率;对于含油污水,需定期清理管道和设备表面的油污(可用高压水枪配合除油剂冲洗)。
有害气体防护
进入泵站检修前(如下井清理格栅),必须先通风 30 分钟以上,用气体检测仪检测 O₂(≥19.5%)、H₂S(≤10ppm)、CH₄(≤1% LEL)浓度,符合安全标准后佩戴呼吸器下井,且井上需有专人监护。
防腐蚀处理
若处理污水含腐蚀性物质(如酸性废水),需每季度检查设备防腐层(如水泵叶轮涂层、管道内壁)的完好性,涂层破损处及时补涂(如聚脲涂料),避免金属部件被腐蚀。
五、周期性大修与专业服务
年度大修计划
每年安排一次全面大修,内容包括:
水泵解体大修,更换所有密封件、轴承,叶轮动平衡校准;
格栅系统整体拆解,更换磨损严重的刀片、链条;
控制系统元器件老化检测(如接触器触点、继电器),更换服役超过 5 年的电子元件;
筒体内部高压清洗(用高压水枪冲洗池壁、管道内壁的污泥结痂)。
厂家技术支持
联系设备厂家进行定期巡检(建议每半年一次),由专业工程师对关键部件(如水泵轴承温升、电机绝缘)进行深度检测,利用振动分析仪、红外热像仪等工具预判潜在故障,避免突发停机。
六、维护记录与应急管理
建立维护档案
记录每次维护的时间、内容、更换的部件型号及数量,形成可追溯的维护档案,便于分析设备寿命周期(如轴承平均更换周期、格栅刀片磨损速率),优化维护计划。
应急备件储备
储备关键备件(如机械密封、轴承、格栅刀片、PLC 模块),确保故障时能快速更换;制定应急预案(如水泵故障时启用备用泵、管道泄漏时的堵漏方案),并定期演练。
总结:维护保养核心流程
日常监控:紧盯水位、流量、电流等参数,记录异常数据;
设备保养:按周期对水泵、格栅、电机等核心部件清洁、润滑、更换易损件;
结构检查:关注筒体、管道、基础的完整性,防泄漏、防腐蚀;
安全管理:监测水质与有害气体,落实下井作业安全规范;
专业大修:每年结合厂家服务进行深度检修,储备备件应对突发故障。
通过系统化维护,可延长一体化泵站的使用寿命(通常设计寿命 15-20 年),降低故障率,确保污水处理效率达标。